《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通过审议,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8-21 10:37
访问量:
日前,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未来5年,北京市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试点示范,特别是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等具备条件的绿色生态示范区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主要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超低能耗建筑不低于30万m2 最早在2016年年底,位于焦化厂的3栋公租房将以超低能耗建筑模式开工建设,这也是北京住宅领域超低能耗建筑迈出的第一步。
北京市在“十三五”时期,还将建立超低能耗建筑的技术路线和标准体系,形成符合北京气候特点、建筑特点、施工特点及居民生活习惯的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路线;并培育超低能耗建筑相关产业链,为适时出台强制推广政策提供技术储备。
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民用建筑还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造,推行结构装修一体化成品交房。根据计划,到2020年,北京市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30%以上。
城镇民用建筑“绿色”比例要超25%
根据《发展规划》,北京市还将提升高星级绿色建筑比例。“实际上,目前北京市所要求的新建民用建筑最低标准是一星级绿色建筑。”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星级水平如此之高,也反映出这些建筑在节地、节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实现更高水平的“绿色化”。据了解,2020年底,本市绿色建筑面积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比例达到25%以上,绿色建材在新建建筑上应用比例达到40%。
农民住宅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并重,数据显示,2015年底,北京市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达80 570万m2,其中节能民用建筑面积59 937万m2,占比74.4%,比2010年提高了17.3%;公共建筑面积为31 623万m2,占城镇民用建筑总面积的39.3%,其中节能公共建筑面积14 812万m2,占比46.8%,比2010年提高了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