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慧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获北京市2016年度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8-21 10:37
访问量:
(本网讯 常菲)6月27日,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杨晓慧职工创新工作室,在北京市总工会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开展的“2016年度市级(命名)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认定暨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征集、评选、推广”活动中,荣获北京市2016年度职工创新工作室荣誉,杨晓慧师徒荣获“名师带徒”称号。这是唯一一家建筑设计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在2016年度获得此项认定。
自2016年底申报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以来,在公司工会、杨晓慧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共同努力下,工作室经过基层单位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最终从150多家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家荣获此项荣誉的建筑设计企业职工创新工作室。
杨晓慧职工创新工作室以“设计幸福空间”为宗旨,聚焦应用型科研成果的研究与推广,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优势,深入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活动,为企业市场开拓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工作室成立于2013年8月13日,下设绿色建筑所、BIM工作站及顾问团队,共有成员26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10人,平均年龄只有36 岁,是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团队。
在越来越激烈的建筑设计市场竞争中,沿用传统的设计理念很难获取市场,杨晓慧工作室积极开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被动房、三恒技术、海绵城市、节水技术、BIM技术、3D打印等前沿技术的研究应用,打造出了设计院的技术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工作室研究的绿色住宅建筑节水设计优选理论体系的课题成果,填补了中国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及策略在增量成本方面的空白,被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专家评审组评价为“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科研成果在中海无锡某项目应用后,为业主节省成本860万元。“被动房技术”开创国内先河,使北京中建建筑设计院成为中国第一家高层被动房设计单位。工作室先后荣获中建一局巾帼文明岗、设计院科技应用优秀团队奖、品牌价值贡献奖等荣誉,获得国家专利24项,发表技术论文22篇,参编标准4部,参编图册1部;BIM成果获奖两项,技术论文获奖7篇,并凭借BIM技术优势,在“一带一路”和海外项目中斩获了赤道几内亚部委楼项目。
为提升全员技术水平,将工作室的技术优势转化为公司优势,杨晓慧职工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杨晓慧作为导师,带领的单继楠、李琼、刘金亮、袁海健师徒荣获了2016年度北京市总工会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授予的“名师带徒”称号。工作室先后培养出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国家优质工程现场复查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预算综合评审专家、国家一级BIM技能师等,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
杨晓慧工作室充分利用技术和科研优势,发挥着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成为企业人才成长的摇篮、转型升级的突破口。